会议重点强调执法层面的规范性,抓住了问题的要害,现实针对性强。比如,最近引发关注的两起事件,都与执法中的态度和细节有关。货车司机对处罚有疑义,但执法人员对司机权益和诉求缺少足够尊重,人性化考虑不足,最终酿成了问题。
在个案背后,粗暴执法甚至以罚代管的乱象,同样时有曝光。如会议所言,这些已成为“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”,侵犯司机权益,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。重申规范执法,正是对类似执法乱象的及时纠偏。
2015年,新华社曾刊发调查《车轮之上的“苦与痛”》,提及对货车司机“多头执法,雁过拔毛”的问题:不仅有交警、路政、运管,还有高速公路管理、城管、环保、工商、卫生、动物检疫等约10个部门执法。“不同地方和单位对货车司机的违法违章处罚标准不统一,让司机无所适从。”
公开资料显示,国内现有3000多万货车司机,承担了中国货运总量的四分之三。广大的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外,货运又是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。如金德强事件显示的,一笔存在争议的罚款,可能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因此,规范行政执法的重要性,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
当然,也要正视的是,现实中,一些司机为了获利,超载超限运输,给交通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。对此,该处罚就得果断处罚,依法依规严格执行。
强调规范执法,不是主张纵容违规,而是要避免执法随意化。毕竟,执法足够规范,司机才有守法的动力。如果道路货运行业的运转缺少透明规范的规则,执法过程缺少章法可言,那么遭遇挤压的司机基于生存压力,自然会采取一些违规手段将损失找补回来,最终只会形成恶性循环。